3000余名员工,有200多对夫妻档,有300多名外来员工在湖买房定居。浙江辛子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当初,就提出了“建厂先建人”的管理方针,并且把企业文化当作支撑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无形之中形成一种黏合力,把员工都聚合在一起,这个地方,可以被称之为“家”。“家”所散发的魅力、展现的情怀,成为维系每一位员工的情感纽带,也是企业兴旺的秘诀之一。
满员工所需
位于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辛子精工产业园内,有湖州哈特贝尔精密锻造有限公司等26家成员企业,总员工超过3000余名。这样一个大的企业,有着别的企业都羡慕的较低员工流动率。在辛子精工,员工们都能住上企业免费提供的宿舍,更有不少外地员工在这安家落户,准备长期生活在湖州。
辛子精工的员工大部分远道而来,对周遭的人、事都不熟悉,企业考虑到这些因素,工作以外的时间会经常在园区内组织乒乓球、羽毛球、台球、拔河、篮球等比赛,园区内的各个企业平时都会自发组织各种棋类比赛、自行车骑行比赛、登山比赛等,逢年过节,企业还会举办包粽子比赛、职工趣味运动会、员工自编自导自演的新年晚会等。此外,企业还有员工集体生日会,员工们觉得自己时刻都被惦记着的感觉,应该就是“家”了。
辛子精工“匠辛书会”也是被员工们极力赞赏的。“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百余年前,曾国藩写下了这幅对联,为的就是告诫自己的兄弟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不要忘记保持一颗冷静的心去读书,修身养性。而如今,这幅对联也成为无数商界人士的座右铭,即使商场奋战,也不能忘了书中的黄金屋。自2017年9月份举办第一期读书会以来,截至目前,辛子精工已开展了6期读书分享活动,每月读一本书也成为了辛子总部的学习亮点。
“企业组织‘匠辛书会’,就是以阅读活动为载体,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交流,营造学习氛围,打造一支有学习力和沟通力的团队。辛子精工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不少辛子精工的老员工都已为人父母,也希望通过这个‘匠辛书会’去影响他们的小家,给孩子树立一个坚持阅读的榜样,让自己的阅读习惯潜移默化影响孩子。”
企业所做的这些,都是源于一个初衷:希望员工能把企业当作一个“家”,在这里付出,在这里收获,在这里成长。
想员工所想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辛子精工坚持将人力资源视为最重要的资源,从最基层的员工中发现难题,解决问题,时刻替员工着想,是企业始终坚持在做的。
刚过去不久的中秋节,让不少辛子精工的新员工感受到了企业的温暖。据了解,帮助员工免费邮寄月饼回家的事,辛子精工已经连续做了8年。企业工会每年都会提前半个月,征求员工邮寄月饼的意见,统计月饼邮寄地址;不需要寄月饼的员工,月饼则发放给他们本人带回家。去年邮寄了964份,前年邮寄了762份……今年这767份月饼在9月11日这天全部从湖州发出,踏上了去四面八方的“探亲之旅”。
员工小张就是今年刚入职的大学生,得知能邮寄月饼回家,他非常高兴,立即把家庭地址发给企业工会。 9月14日这天,他父母收到月饼后就给他打来了电话,他随即给工会同事发微信说:“这是我从学校出来在外的第一个中秋节,因离家较远,恰好公司帮助邮寄的月饼为家中父母送上一份节日祝福和心意,父母收到后很是开心,我也觉得很幸福,谢谢你们。”
在辛子精工,大部分员工的家乡都远在千里之外,他们要回一趟家不容易,许多人一年回去一次,平时回去的机会实在难得。但是每到过年,回家也就成了外地员工们最麻烦的事了,由于辛子精工产业园区没有直达各车站的公交车,附近的出租车也不多,员工们拎着大包小包更是不方便。为了让外地员工更方便返乡,公司早在5年前就开始了一项暖心举措,召集有私家车的员工组成爱心车队,每年春节放假前夕无偿服务外地同事返乡过年,一直坚持至今。
今年7月1日,辛子精工的“党员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以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各类应急突发事件(如抗击洪灾雪灾等)和公益活动(如爱心车队等),让党员和党组织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服务员工生活,服务企业生产,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助推企业和谐发展。
时刻把员工记挂在心中,从点滴的小事里就能体现,辛子精工也一直在做这些小事。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大环境中,企业文化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把爱心付诸于行动,凝聚人心,更深得人心。
助员工所长
由本道轴承、以创轴承和银川项目合并成立的湖州本道轴承有限公司于7月中旬公开竞选总经理,原银川项目负责人王湘赣的综合竞选成绩排名第一,经公司董事会审批,王湘赣自8月1日起担任湖州本道轴承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期4年。
然而,王湘赣10年前刚进企业时仅是一名操作工, 10年的时间里,王湘赣对车加工的产品类型、工艺和生产流程了然于心,对一个项目的经营管理也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带给了他面对挑战的信心,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的务实和努力是同事公认的,迎难而上、不断挑战自己的职业精神,也一直感染着他的团队和身边的同事。
陪同辛子精工一同成长的员工不在少数,去年8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2017年“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出国培训人员名单,企业员工罗开通幸运地成为这次出国培训的24名“金蓝领”之一,也是辛子精工第一个享受出国培训的“金蓝领”。“我是和辛子精工共同成长的。”罗开通这句话说得没错,早在2009年,辛子精工获得的第一项专利就是由他提出并成功申请的,截至目前,罗开通已拥有专利14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参与公司的改进改善案例更是不计其数。
企业为基,员工为本。在辛子精工,企业为员工提供平台,员工助力企业发展,两者可谓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从入职前到在职后,从一线到管理,从轮岗到晋升,这样一个学习型组织的企业,立体化、多维度的培训伴随着每名员工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90后”的郑健17岁进入辛子精工,已经干了11年,年纪轻轻,在技术上却是一把好手,他刚做操作工时,生产的轴承综合质量在全组30多人排名前三,企业新产品开发,他经常是骨干。如今,他带出的徒弟有90多人,这在辛子精工是独一无二的。
老员工带新徒弟是企业常见的培训模式,也能让新加入的员工更快融入。同时,辛子精工坚持人岗匹配,用员工所长,为员工搭建平台,展示员工所长,让企业得以持续、有利循环发展下去。 见习记者王家慧
企业文化也是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向市场经济的成功转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市场化、激烈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意识到,企业拥有先进技术、人才等核心竞争力并不能保证经久不衰,因为科技会落伍、技术会被淘汰、人才会流动,只有企业文化才是企业建立并保持长久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要素。
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做文化。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成员的价值及行为取向起到引导作用,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当一种价值观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企业文化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力,从各个方面把员工聚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良好的经济效益来源于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则是依赖于优秀的企业文化。辛子精工的成功之道就印证了这一点。 (冬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