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新闻中心
辛子动态
媒体聚焦
市场故事
 
  
媒体聚焦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南太湖工匠”罗开通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8-03-22    信息来源:湖州日报

“南太湖工匠”罗开通的故事

 

编者按:“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在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些普通工人立足平凡岗位,数年如一日,敬业、精益、专注、创新,把看似普通的工作历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些“工匠”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更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和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在2017年度“南太湖工匠”评选中,辛子园区有一名职工光荣入选。

 

罗工匠的“三台机”

——记辛子精工电气工程师罗开通

记者 徐震

 

    3月5日上午,罗开通到企业的生产车间转了一圈,把每天都要查看的机器又“聆听”了一遍,又拿出本子记了几句。回到办公室,他打开电脑找出一个“生产机器”的文档,把问题写了进去。把文档的目录条拉到底,记者看到,这已经是第351条建议和问题了。“这是我在辛子精工其中一家公司的纪录,如果算上8年的工作,怕是有上千条了。”他笑着说。

    今年已经40岁的罗开通,既是企业电气工程师,也是企业机器维修的负责人。初看一眼,他给人的感觉很憨实,个子不高,穿着朴素,但眉宇间流露着源源不断的精气神,说话也特别直爽干练。“我真没啥事迹。”在他的“专属办公室”——罗开通技能大师工作室里,他第一句话就憨厚地说道。“那有什么修理机器的事情吗?”记者问。“有,机器的事那多着呢!”聊起这个,他的话题一下子打开了——

    抛丸机,被同事戏称“自残设备”,由于抛头容易损坏,在以往生产中每隔6个月就要更换一次,但这“自残症”被罗开通给治好了。没有经验可循,罗开通就让组织设备科的同事来了场“头脑风暴”。一场讨论下来,大家列出了8条措施来改善机器。借着大家的锦囊妙计,罗开通一股脑儿钻进了车间,一点点把抛丸机的易损率降低。改善后,机器寿命提高到了一年半。

    断料机,由于机器笨重、漏割难割的问题,很多操作工在搬运过程中受伤,大家都对它望而生畏。一次在车间,罗开通看到操作工搬运设备时由于用力过度,没有愈合的伤口把白色纱布染红了。他立刻向总经理汇报,要把这个伤人的机器“驯服”。说干就干,罗开通把所有精力扑到设备改进上,有时为了调试一个动作正常,从早上8点钟一直工作到凌晨1点钟。 1年后,经过5次改善的断料机呈现在大家面前时,操作工都高兴地笑了。不仅机器使用变得简单,员工不会受伤,而且产品合格率接近100%。

    穿孔机,是罗开通媲美“机器换人”的创造。“别的企业操作它得要3个人,在我们企业1个人就够了。”他说。原先车间的穿孔机,需要上下两个人一起操作,罗开通看到了心想:“能不能让它更省力点呢?”他把这个思路和设备科的同事商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就投入了研究中。编写机器程序的时候,有些问题连厂家也解决不了,他就自己摸索,两个月后居然实现了这一设想。“只要再坚持一次,你离成功就只有一步。”他说。“我是和辛子精工共同成长的。”罗开通说,自己是2007年6月18日来企业报到的,这一天正是辛子园区奠基仪式。今年,他的工作室有了53名维修员工的加入,让他对“搭建工匠共同成长平台”的想法更有了信心。他说,新的一年,希望能为企业改善更多的难题,把经验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

 
[返回列表]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浙ICP备05070781号 浙江辛子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2011-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