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杭州地铁1号线,坐电梯出站。 刚踩上电梯,后面跟上了个正在打电话的大个头男子,只听他在电话里说:“中央X号文件已下来了,我刚刚收到消息,对农业有实质性的优惠政策,而且力度前所未有。” 接着是对方在说,我当然是听不到。再听他说:“好!好!好!我拿到文件再告诉你具体的情况。” 不知道对农业有什么重大的优惠政策?可惜我早已不种田,父母也种不动了。 一场巨变早已在酝酿。去年打电话时老妈说家里的棉花、花生都没人要,价格比前年差不多降了一半,白忙活了一年。当时就觉得行业将大变,越是困难就越是有机会。 让一部分人离场是为了让另一部分人进场,这是市场法则。 再过二十年,农民可能就相当于现在的“土豪,”很多现在的农民到那时早已配不上农民的称呼了。 每次出差坐高铁时,我都特别注意看上车的秩序。 有时会看到很整齐的排队,有时也会遇到不排队,比如这次,但上车时没有一个人抢也没有一个人挤。 人是散乱的,但上车是有秩序的。 如果还是这些人,把场景换成过年回家呢?每个人还能如此优雅? 我想不可能,至于为什么,坐过的自然明白。很多东西与素质无关,不理解那是因为没经历过。 叶勇每次都踩着点上车,这次没有赶上,直到高铁启动也没见他的影子,我们五人先走了,他只能坐下一趟。 其实我蛮佩服他的,每次都卡着点,要么拿到票直接到侯车室检票上车,要么来不及拿票直接刷身份证,到站后再取车票。 只是这次例外,凡事总有意外! 我则相反,每次都提前到,最少提前半小时,因为我卡不到点,总想着路上或许会耽误。 直到我们到达湖州,在酒店开好房间,吃完中饭后,叶勇才赶了上来。我们六人走到公交站时,眼见着35路公交刚刚开走,只好等下一班了。 远远看着一趟车开过来,叶勇从口袋中把市民卡掏了出来。李莹说:“这里是湖州,你掏杭州的市民卡出来又没用。” 叶勇说:“搞错了,一说坐公交就把卡掏出来了,老以为在杭州。” 杨扬说:“其实可以搞成通用的,那就方便了。” 现仁说:“这些不是问题,问题是钱怎么算。你想想连我们集团饭卡通用这点事都这么难,国家要统一全国公交支付该有多难。” 车子到了近前才看清不是35路,等了半小时终于坐上车,一直坐到辛子园区路口。 下班后回酒店就方便多了,海梅安排钟师傅开车送我们五人,车子一路狂奔。 虽然对湖州的路不是很熟悉,但也来过好多趟,眼看这路怎么好像是往高铁站去。忍不住问:“钟师傅,你是不是送我们到百乐源酒店去?” “啊,不是说送你们去火车站吗?”钟师傅惊讶的表情和瞪大的眼睛在后视镜里一览无余。 上车时我们没有说去酒店,他也没有问去哪里,大家都以为对方知道,都没说目的地。还好跑得不是很远,到前面路口调头,往酒店去。 在途中,总有一些小插曲、小意外,是现实所以琐碎,因为琐碎所以成不了焦点、构不成故事。 其实,故事与故事的区别只是在于人的不同。如果是马云没赶上高铁?如果是王思聪跑叉了路?那是新闻,将会有无数人转发。(毛燕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