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八就是年。吃完腊八粥,年味一天浓过一天。从初八开始我的母亲就忙碌起来了,准备各色过年的物什,给我们置办新衣,采购年货。一直忙到大年三十上午,这个时候母亲已经将各色食材洗干净,并且按照类别放好。接下来就是我父亲的事,年夜饭必是我的父亲掌勺,这是我们家的传统。我小的时候经常会站在父亲的旁边看他手起刀落,娴熟的将鸡鸭按照烹饪方法的不同分割成不同的形状。我那时候不懂,也不多问,只想着什么时候能吃。有时候父亲高兴,也会一边告诉我一边示范滚刀块要怎么切,不同的肉要用不同的刀法,牛切横,鸡切顺,猪切斜。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不同的肉有不同的纤维纹路,更不会知道刀章对烹饪的影响。过了几年,我偶然间看到父亲的一个笔记本,里面用遒逸的行书抄录着我国八大菜系的详细做法,我才知道父亲曾经在烹饪上做的研究。父亲虽然爱好烹饪,却对吃从来不讲究,父亲以前总是说: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每次想来,更觉隽永。 那些人生的道理,总是隐藏在平淡无奇的生活里,融入在一丝一缕,一粥一饭,一筷一碗之中。小的时候每次家里做泡馍,都是我最焦急的时候,那个等待的过程委实让我煎熬,我看着父亲不紧不慢地处理着他的作品,甚至会在炉灶里添了一把麦秸秆之后悠然的坐在炕上看起了秦腔。那弥漫在空气中的酥香刺激着我的肠胃,而父亲总是用秦腔的念白语调说:我的儿,莫急莫急,好饭不怕晚,须耐得住性子,火候不到,积累不足,强行开锅必然会吃夹生饭。那些好吃的饭通常制作过程比较繁琐,时间较长,所以想吃好吃的饭你就要耐得住性子,经得起等待。世上的事都是如此,但凡有所成就,皆非一蹴而就,要耐得住性子从每一个小事开始做,刀三火五吃一生,不断的积累才能有所成。就如这泡馍的饼,只有经过反复擀压,千锤百炼,烙出来才能筋实,才能经得起汤煮;烹饪讲究五味调和,人生也同样需要经历酸、甜、苦、辣等各种复杂环境的磨炼,方成大器。 父亲烹饪从不囿于既定章法,时常会有创新,越是平凡的食材,在父亲的手里越容易出彩。再小的土豆在父亲的那双肥糯糯的大手下面也能切的丝丝分明,两米开外一甩,必定能贴住墙面。最近几年,父亲不再除夕下厨,只是看他的秦腔,因为我也经常会拿起那把用了二十多年的菜刀,去感受烹饪的魅力,如这泡馍,外观虽豪放简单,内在却精致复杂,味道厚重,回味无穷。(作者:诚基 林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