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一个足以令我们敬畏的词语。讲质量,就要做到“背靠背”。铁面无私,不留情面。 从一本杂志上看到,质量有三重“境界”:微质量、中质量和大质量。所谓“微质量”是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对应的是物和产品;“中质量”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对应的是体系和过程;而“大质量”则是从人文角度来讲,对应的是员工和社会。 此话不难理解。为做好“微质量”,公司以不断培训员工、灌输质量意识、优化产品工艺和加强技术创新的方法,来做好产品质量;为做好“中质量”,公司导入ISO各项管理体系,通过专业的管理工具对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管控;为做好“大质量”,公司把质量和安全,划归到公司管理的最高等级,通过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从关心员工、激励员工、提升员工技能等方面入手,将产品质量提升到与企业生命同等价值的高度,通过严格的质量环境,不仅让员工享受到因产品质量稳定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为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创造价值,从而真正实现质量管理的最高境界。 做好质量不能喊口号,只有行动才会有结果。我们和世界八大家的区别在于我们的习惯,他们用数据说话,而我们更多的是经验和主观判断。诚然,世界上没有也不可能有一种万能的药方能包治百病。质量管控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无论哪一种工作,都需要我们广大员工在平时日积月累的工作中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改变质量观念入手,将质量意识真正根植于思想和观念中,一举一动自觉暴露在“质量”这双火眼金睛之下,我们才能如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对待手中的产品,一步步实现产品质量“零缺陷”目标。(金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