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四千年的中国皇朝史,一共出现了八十三个王朝,共有五百五十九个帝王,包括三百九十七个“帝”和一百六十二个“王”。这些个帝王有的文韬武略,威镇寰宇,开疆拓土,建功立业,成为千古一帝;有的胸无点墨,刚愎多疑,庸碌怠惰,不思进取,以致丧权辱国,留下千古骂名;有的标新立异,不走寻常路,嗜好特殊。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那些盛开在中国皇朝历史上的奇葩。 春秋时的齐桓公非常喜欢紫色的服装,齐国上下男女老少,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都做模仿秀,如文革时期,全国上下人人手执红宝书,男女老少爱绿装,都向齐桓公看齐,以衣紫为荣。于是,紫色布料价格猛涨,时常脱销,一度出现了经济学上的吉芬效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最后齐桓公不得不听从管仲的建议,昭告天下说自己其实并非好服紫,而是非常厌恶紫色服饰,这才打住了全民好服紫的时尚潮流。 天启帝朱由校一生酷爱木匠活,却也心灵手巧,天赋极高,造诣远超当时国内木匠大师,虽然推动了明朝家具的发展,为后世留下了诸多艺术价值极高的家具式样。却也懈怠了朝政,才使魏忠贤钻了空子,最后把祖宗的江山也败的差不多了,自己两腿一蹬驾鹤西游去了,可坑苦了他那同父异母的弟弟崇祯帝朱由检。朱由检的爷爷万历皇帝,是一个将使小性子发挥到极致的帝王,和大臣们赌气二十八年未上朝,为明朝的灭亡播撒下种子,再经过木匠儿子的孕育,终于在崇祯的时候结出来亡国的果实。所以,史学家言道:明朝不亡于崇祯之失德,而亡于万历之怠惰。 司马懿的曾孙晋惠帝司马衷执政时期,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食树皮,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我们可爱的晋惠帝终于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奏报的人听后哭笑不得,灾民都没有粮食吃,哪里来的肉粥喝呢?
其实,我们可爱善良的晋惠帝说出这个话时是发自他那善良纯真的内心的,不是在做脱口秀,也不是信口胡诌,而是深思熟虑过的。他不过是因为长期处在深宫大殿之中,衣食无虞,不了解老百姓的生活而已,才说出了这么啼笑皆非的话。算是一个好心闹成了笑话。
诚然,读史可以明智。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五霸七雄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历朝历代的更替,涌现了大量英雄豪杰能人志士,同时也有如晋惠帝和朱翊钧祖孙三代这样的奇葩。读史就是要开拓眼界,吸取前人的教训,继承前人的智慧,领悟到深刻的人性本质和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历史是人生必须的一课。那么,看完上面的文字希望你能学到点什么。(诚基 林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