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子精工:七分钟里出精妙
项目名片:2500毫米大型环件锻造项目位于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由浙江辛子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从日本三菱公司引进,该项目可承接重量2吨。外径2500毫米的环形锻件制造,不仅填补了我市大型高速锻件制造的空白,在国内同行业亦属领先。
记者 羊召南
本报讯 5台燃气炉高温加热,叉车将加热至2000℃的材料毛胚传送至压力机,短短几秒钟的时间,火红的钢胚被瞬间压扁成铁饼并扩孔。紧接着,机器人伸出操作手,随着空中一个漂亮的旋转,将铁饼传送至下一环节,料段再次被压制,抛光并打磨冷却……
短短7分钟时间,一个直径长达1.75米的大型环件已经制作完成。这是记者昨天在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浙江辛子精工机械有限公司内看到的一幕。
眼前的这个正呼呼冒着热气的大家伙直径长达1.75米,学名叫“回转支撑轴承”,成品将用于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工程机械等领域,出口日本、美国等地。别看它看似不起眼,实则不仅耗费巨资,引进得也不容易。说起这个“巨无霸”是怎么进家门的,眼前的“以创精工”设备科科长姜阳最有发言权。他告诉记者,刚刚出炉的回转支撑轴承是由2500毫米大型环件锻造线生产的,整条生产线全部从日本三菱公司引进。“这条生产线自动化程度很高,目前国内仅有这一条。做一个回转轴承,国内同行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我们这里最快5分钟就能出炉,按照产品的大小和制作难度,平均单件的制作时间是7分钟左右,而且机械化程度高,全程只有几名技术操控人员和检验人员,制造工序全由机器人代劳。自动化程度这么高,别说填补了市里的行业空白,在国内也是领先的。”“不过,引进过程也是一波三折,说起来,这里有一个长长的故事呢。”姜阳介绍说,“整条生产线2009年就从日本引进了,调试却前后拖了3年,直到今年3月底才通过验收投产。刚开始的时候日方的生产不达标,我们反复沟通,反复调试,从常态的轴承到极限程度的轴承全部试生产,所有生产线上的工人都卯足了劲调试,最后我们10多个人连续加班3个月,才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最后的8个星期,我们几乎都是在生产线上度过的。现在正式投产了,已经生产大型订单环件200余件。 ”
巨大的钢盘上,正冲水冷却,几个机械手已跃跃欲试,准备好下一个零件的制造了。“有了这个项目,我们不仅提高了效能,工人也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学习了很多,收获是双重的。 ”一旁的姜阳有感而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