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进步的追求是永恒不变的话题,无论是文明中国行还是“文明辛子行”,大抵都是他的反应。公司总经理林正良曾说过:小企业做事,中企业做人,大企业做文化。此话明确指定出了公司的立足点。辛子精工走的就是依法治厂,以文化为内涵,两者相辅相成,矛盾合一的道路。其实这就凸显了其对社会的责任,对文明的进步的参与。这也是辛子精工对致良知的追求的表现。 良知者,良心之谓也。虽愚不肖不能读书之人,有以感化之,无以不动着。良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道德观念,许多事情,如此去作即心安,不如此去作即心不安,这就是良心;一些问题,如此去想即心安,不如此去想即心不安,这也是良心。所以我们认为,天理即人欲,天理就是人的本心对外物的反应,两者是统一的。并且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真理,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向事物的本貌无限接近罢了。 良心是一个人的是非准则,是一个人对社会他人的责任感,是人之所以为人之所在。应该说人人都有良心,只是有些人昧于声色财利,一时不能发现罢了。 所以我和先天道德论者有分歧,不在人有无良心,而在良心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很难设想,一个否认良心的人会去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自然,良心与道德并不矛盾的。天理是一个社会所要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良心就其内容说,不外于天理,故良心是天理内在于人心者,心对天理的体认即是良心。 人在遭受冤屈,蒙受诽谤的时候,首先是呼吁天理,寻求公论。然而目前的现实中,往往天理无处可寻。人生处于这一情况,难免要愤恨不平郁积于心,长此与往,生命就无所依托,精神就会走向偏激甚至崩溃。故如何安生立命,就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阳明在龙场悟道,从根本上说就是懂得了这个道理,圣人处于无天理可言的时候,不必汲汲去讨天理,人生在世,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即可。故阳明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圣人处事,最重要的不在于追求外在的天理与公道,而在于安于自己的良心。 所以,处世立人在于心,在于致良知。文明辛子即是辛子的致良知,面对严峻的内外部形势,我们“辛子人”更应致良知。(销售部 张本保)
|